和平路司法所扎实推进“八五”高质量普法 让法治宣传接地气有特色
自“八五”普法规划实施以来,和平路司法所作为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,立足实际、创新形式、精准发力,扎实推进普法工作走深走实。
整合资源,构建普法宣传大格局。司法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整合多方力量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司法牵头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”的普法工作格局。联合派出所、平安法治办、社区等力量,组建普法宣讲团,定期开展“法律六进”、“四员一律”等活动,确保普法全覆盖。在每个社区培养3-5名“法律明白人”,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基层普法的“排头兵”,带动群众学法用法。与律师事务所、辖区法律志愿者团队合作,开展公益法律服务,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纠纷调解等服务,增强普法实效。通过资源整合,司法所构建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,确保法治宣传无死角、无盲区。
创新载体,提升普法宣传吸引力。针对传统普法形式单一、效果有限的问题,司法所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普法”模式,运用新媒体、文艺活动等形式,增强普法趣味性和参与度。利用微信群转发普法短视频、漫画、案例解析等内容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,推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。组织法治文艺汇演,通过小品、快板、情景剧等形式,将《民法典》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等法律法规融入表演,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。利用菜场、商超等人流密集场所,设立“流动普法驿站”,发放宣传手册、提供法律咨询,面对面解答群众疑问,提高普法精准度。通过创新载体,普法工作从“说教式”向“互动式”转变,群众学法积极性显著提升。
聚焦重点,增强普法宣传针对性。司法所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不同群体需求,分类施策,确保普法宣传有的放矢、精准有效。联合学校开展“法治副校长进校园”活动,通过模拟法庭、“司法所开放日”等形式,宣传司法所职能,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。利用“开学第一课”“宪法宣传周”等节点,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法、预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的普及。针对物业管理、女性权益、婚姻家庭、民间借贷等常见问题,组织“送法进小区”活动,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法律政策,引导居民依法办事、依法维权。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、安置帮教人员的法治教育,定期组织集中学习,强化其守法意识,预防重新违法犯罪。通过分类施策,普法工作更加精准,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。
“八五”普法工作开展以来,和平路司法所通过整合资源、创新载体、聚焦重点,推动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下一步,将继续探索普法新路径,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,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、建设平安社会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