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云体育官方网 “深改实干转形象、担当作为争一流”主题实践活动简报第二十八期
编者按:“深改实干转形象、担当作为争一流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观念、改进作风、提升标杆,通过开展“三定三比”,切实解决了一批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,为方便全区各单位学习借鉴,区活动办总结梳理部分单位优秀案例,现刊发第五期。
强势开局,精准破题,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加快
“转形象、争一流”主题实践活动典型案例系列之五
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是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复兴、推动新时代产城融合幸福城区建设的一次探索和创新。如何腾出有效建设空间、如何更好保护利用老工业文化、如何定位产业强化招商引资,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崭新课题。合肥东部新中心(瑶海)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结合“转形象,争一流”主题实践活动,以“三定三比”为契机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抢抓机遇、开拓思路、攻坚克难,全力打好开局,切实推动东部新中心迈入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。
“三坚持”破解征迁障碍,强力开篇布局。新中心建设需要拓展更多发展空间,而城中村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面貌,还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,做好征迁是保证新中心相关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。一是坚持谋划在先。积极梳理新中心范围内城中村、复建点及路网建设涉及的征迁工作,明确工作重点及难点,对存在的风险提前研判做好预案。对遗留征迁难点,汇集各方力量明确方案,成功完成“大兴加油站”等征迁任务。二是坚持集中会战。区领导带头,及时从全区抽调四个街道的精兵强将会同大兴镇组成5个征迁工作小组,从区直各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联合执法组,实行日汇报、周调度工作机制,群策群力,逐一啃下“硬骨头”。三是坚持阳光征迁。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中实行政府引导居民自治模式,由社区两委和村民组长共同推选村民代表并进行公示,让其全程参与征迁工作,并设立征迁工作情况公示栏,及时发布信息,强化舆论引导,创造和谐征迁好氛围。2018年,在原定180万平方米征迁任务的基础上,成功完成征迁196.71万平方米,其中:保障市区级道路建设征迁17.17万方;旧城改造征迁128.37万方;企业征迁51.17万方。
多方位攻坚申遗难题,提升文化内涵。新中心建设需要不断修炼“文化内功”。现存马(合)钢、老合钢等厂区中大量的工业遗存后期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,都有待攻坚。一是夯实申遗基础。组建合肥钢铁厂申遗工作小组,进京向国家工信部寻求工作支持。划定工业遗产保护保留范围,多次前往市档案馆、市图书馆等单位收集《合钢小报》《合钢战讯》等历史文献材料,开展老工人口述资料采集及保护区详调工作,充分准备申遗要素。二是加大遗存保护。对高炉区、58年小高炉采取整体封闭保护,安排专业队伍全天候看护。调取马(合)公司厂区航拍和现状地形图,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、化解。对工业遗存开展防腐防锈和安全性鉴定、保护方案设计,充分保护工业遗存。三是完善规划设计。积极推进对工业遗产区域的未来更新和改造建设的规划设计,完善马(合)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。目前,合肥钢铁厂已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并获授牌,新中心“钢文化”内涵进一步提升。
强发力明晰招商思路,集聚发展动能。新中心建设需要明确思路精准发力。着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,加快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导入布局,明晰招商思路,为新中心建设集聚新动能。一是强化直接调度。市、区主要领导直接调度华侨城、上海宝地等重点项目,多次前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中心城市进行招商推介,吸引众多重点企业和专业团队关注新中心建设。二是实行精准招商。根据新中心规划设计宗旨、产城融合定位,结合区域内独特的南淝河“水文化”、老合钢“钢文化”,编印《合肥东部新中心招商手册》,加强文化招商,发展文创产业。三是建立对接机制。指挥部先后与相关企业成立“华侨城项目工作组”“上海宝地项目工作组”,主要领导定期沟通,切实加强项目对接,力促项目落地。通过强有力的招商,中国金茂、复星集团等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并明确投资意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