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题开局,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
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是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复兴、推动新时代产城融合幸福城区建设的一次探索和创新。合肥东部新中心(瑶海)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结合“转形象,争一流”主题实践活动,深入开展“三定三比”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抢抓机遇,以饱满的精神、提速的节奏、实干的作风,攻坚克难,紧抓快干,用工作体现忠诚,用发展体现担当,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,全力打好开局,切实推动东部新中心迈入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。
加强组织领导,压实工作责任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,对标雄安新区,坚持高起点定位,着力完善顶层设计、强化统筹推进。市委、市政府研究成立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”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。市编委会发文,将“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”更名为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”,为东部新中心明确了机构和人员保障。区委于2018年3月24日研究成立区级指挥部及办公室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第一指挥长、指挥长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明晰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,指挥部办公室严格执行重点工作“挂图作战”、每周集中调度等制度,积极推动问题解决。
加大征迁力度,拓展建设空间。2018年,成功完成征迁196.71万平方米,其中:保障市区级道路建设征迁17.17万方;旧城改造征迁128.37万方;企业征迁51.17万方。一是坚持谋划在先。积极梳理新中心范围内城中村、复建点及路网建设涉及的征迁工作,明确工作重点及难点,对存在的风险提前研判做好预案。对遗留征迁难点,汇集各方力量明确方案,成功完成“大兴加油站”等征迁任务。二是坚持集中会战。及时从全区抽调四个街道的精兵强将会同大兴镇组成5个征迁工作小组,从区直各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联合执法组,实行日汇报、周调度工作机制,群策群力,逐一啃下“硬骨头”。三是坚持阳光征迁。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中实行“政府引导居民自治”模式,由社区“两委”和村民组长共同推选村民代表并进行公示,让其全程参与征迁工作,并设立征迁工作情况公示栏,及时发布信息,强化舆论引导,创造和谐征迁好氛围。
保护工业遗存,提升文化内涵。积极挖掘工业遗存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,切实做好保护开发工作。一是夯实申遗基础。组建合肥钢铁厂申遗工作小组,进京向国家工信部求工作支持。划定工业遗产保护保留范围,多次前往市档案馆、市图书馆等单位收集《合钢小报》《合钢战讯》等历史文献材料,开展老工人口述资料采集及保护区详调工作,充分准备申遗要素。二是加大遗存保护。对高炉区、58年小高炉采取整体封闭保护,安排专业队伍全天候看护。调取马(合)公司厂区航拍和现状地形图,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、化解。对工业遗存开展防腐防锈和安全性鉴定、保护方案设计,充分保护工业遗存。三是完善规划设计。积极推进对工业遗产区域的未来更新和改造建设的规划设计,完善马(合)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。合肥钢铁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并授牌,东部新中心“钢文化”内涵进一步提升。
强化产业招商,集聚发展动能。着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,加快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导入布局,加大产业招商力度,为新中心建设集聚发展动能。一是强化直接调度。市、区主要领导直接调度华侨城、上海宝地等重点项目,并多次前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中心城市进行招商推介,吸引众多重点企业和专业团队关注新中心建设。二是实行精准招商。根据新中心规划设计宗旨、产城融合定位,结合区域内独特的南淝河“水文化”、老合钢“钢文化”,编印《合肥东部新中心招商手册》,加强文化招商,发展文创产业。三是建立对接机制。指挥部先后与相关企业成立“华侨城项目工作组”“上海宝地项目工作组”,主要领导定期沟通,切实加强项目对接,力促项目落地。通过强有力的招商,中国金茂、复星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新中心考察并明确投资意向。
加强组织领导,压实工作责任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,对标雄安新区,坚持高起点定位,着力完善顶层设计、强化统筹推进。市委、市政府研究成立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”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。市编委会发文,将“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”更名为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”,为东部新中心明确了机构和人员保障。区委于2018年3月24日研究成立区级指挥部及办公室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第一指挥长、指挥长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明晰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,指挥部办公室严格执行重点工作“挂图作战”、每周集中调度等制度,积极推动问题解决。
加大征迁力度,拓展建设空间。2018年,成功完成征迁196.71万平方米,其中:保障市区级道路建设征迁17.17万方;旧城改造征迁128.37万方;企业征迁51.17万方。一是坚持谋划在先。积极梳理新中心范围内城中村、复建点及路网建设涉及的征迁工作,明确工作重点及难点,对存在的风险提前研判做好预案。对遗留征迁难点,汇集各方力量明确方案,成功完成“大兴加油站”等征迁任务。二是坚持集中会战。及时从全区抽调四个街道的精兵强将会同大兴镇组成5个征迁工作小组,从区直各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联合执法组,实行日汇报、周调度工作机制,群策群力,逐一啃下“硬骨头”。三是坚持阳光征迁。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中实行“政府引导居民自治”模式,由社区“两委”和村民组长共同推选村民代表并进行公示,让其全程参与征迁工作,并设立征迁工作情况公示栏,及时发布信息,强化舆论引导,创造和谐征迁好氛围。
保护工业遗存,提升文化内涵。积极挖掘工业遗存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,切实做好保护开发工作。一是夯实申遗基础。组建合肥钢铁厂申遗工作小组,进京向国家工信部求工作支持。划定工业遗产保护保留范围,多次前往市档案馆、市图书馆等单位收集《合钢小报》《合钢战讯》等历史文献材料,开展老工人口述资料采集及保护区详调工作,充分准备申遗要素。二是加大遗存保护。对高炉区、58年小高炉采取整体封闭保护,安排专业队伍全天候看护。调取马(合)公司厂区航拍和现状地形图,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、化解。对工业遗存开展防腐防锈和安全性鉴定、保护方案设计,充分保护工业遗存。三是完善规划设计。积极推进对工业遗产区域的未来更新和改造建设的规划设计,完善马(合)钢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空间规划。合肥钢铁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并授牌,东部新中心“钢文化”内涵进一步提升。
强化产业招商,集聚发展动能。着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,加快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导入布局,加大产业招商力度,为新中心建设集聚发展动能。一是强化直接调度。市、区主要领导直接调度华侨城、上海宝地等重点项目,并多次前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中心城市进行招商推介,吸引众多重点企业和专业团队关注新中心建设。二是实行精准招商。根据新中心规划设计宗旨、产城融合定位,结合区域内独特的南淝河“水文化”、老合钢“钢文化”,编印《合肥东部新中心招商手册》,加强文化招商,发展文创产业。三是建立对接机制。指挥部先后与相关企业成立“华侨城项目工作组”“上海宝地项目工作组”,主要领导定期沟通,切实加强项目对接,力促项目落地。通过强有力的招商,中国金茂、复星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新中心考察并明确投资意向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